当前位置: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 头条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决定-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08:17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决定

(2024年7月30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广西实际,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进行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整体推进我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是党的历史上又一纲领性文献。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要成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对于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改革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增强改革定力,坚定不移沿着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2)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全会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深刻分析当前改革面临的形势任务,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结合广西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以之统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全过程。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提高政治站位,把牢价值取向,遵循改革规律,讲求方式方法,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落地实施。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导水平的重要要求,着力营造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环境,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根本保证。

 

(3)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地各部门要严格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把党中央确定的原则、明确的举措、提出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属于中央事权的全面贯彻、属于地方事权的逐项落实,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改革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自觉当好“施工队长”,既挂帅又出征,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千方百计把改革蓝图变成生动现实。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紧密结合工作职责,把改革任务落细落小落实。

 

(4)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总体要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目标任务体系,围绕广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中心任务,突出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深入推进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统领的各类园区建设、高水平共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的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即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决破除各方面思想观念束缚、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5)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立足广西实际,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整体推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我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更为繁荣富裕、团结和谐、开放包容、文明法治、宜居康寿的壮美广西。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七个聚焦”,即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大力推进各方面改革攻坚,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健全法治建设体系,深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美丽广西建设机制,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渐次突围,带动全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突破。

 

(6)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大原则。中央《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贯彻“六个坚持”,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这些原则,切实增强我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各项改革行稳致远、走深走实。

 

  二、落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需求潜力、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等重大部署,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7)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支持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完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试点,开展扩围工作,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落实国有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制定更实时更精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措施。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落实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培育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8)积极参与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含有地方保护等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内容的政策,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体制,探索建立分类执法机制。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落实产权、市场准入、市场信息披露、企业破产、企业退出等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建设信用广西。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重大工程项目用能、用地、用林、用海、环评等要素联审保障机制。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9)落实中央财税金融改革部署。健全预算制度,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加强非财政拨款收入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按照中央部署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和非税收入管理,落实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健全财源培植机制,增加全区各级自主财力。深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自治区和市县财政关系。清晰界定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完善转移支付分配机制,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转移支付评估和退出机制,实现“有进有出”动态调整。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持续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政策功能作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如期实现政府隐性债务“清零”。加快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有效缓释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建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推进跨境金融创新,建设中国—东盟金融城。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着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注重发挥金融与财政、产业等领域联动政策效能,用好用足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建设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完善企业上市(挂牌)服务体系。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落实中央金融监管部署,强化风险处置和地方金融监管。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

 

(10)完善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健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持续完善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统一规划体系。健全专家参与公共决策制度。围绕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金融、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健全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核算体系,加强新经济新领域纳统覆盖。加强产业活动单位统计基础建设,优化总部和分支机构统计办法,逐步推广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

 

(11)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合作互补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支持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协同发展。推动广西海岸带管理立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机制。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要支撑。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部署,持续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大文章,加快构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2)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建立健全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机制,推进协同高效中试能力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创新迭代。建立健全培育和服务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制度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及储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终端及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制糖、机械、汽车、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嗦粉经济、果蔬产业、茶饮产业等优质发展。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创新发展绿色水经济。健全相关政策,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13)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建立链群企业融通发展工作体系,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优化重大产业基金运作和监管机制。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合理降低制造业综合成本和税费负担。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完善数据管理、标准、监管、交易、运营等制度,拓展“智桂通”超级应用功能。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

 

(14)健全发展服务业机制。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优化服务业核算,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健全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机制,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15)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发展通用航空,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广西办事处服务能级提升。构建现代化八桂水网,完善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建立水网水运网融合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建设。

 

(16)复制推广平陆运河“三大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适时设置平陆运河管理机构,统筹运河开发保护、运营管理等工作。加快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完善运河经济带产业布局、管理运营、功能配套,构建河海陆统筹发展的壮美画廊。总结提炼平陆运河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以超大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示范引领全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一流技术标准、一流施工质量、一流工期控制、一流现场管理打造优质工程,打造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样板。构建绿色设计、绿色建设、绿色运营的工程生态全链条,以最优生态保护、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程,构建工程与自然融合共生典范。以责任落实过硬、内控机制过硬、外部监督过硬打造廉洁工程,树立新时代清廉工程标杆。

 

 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当前我区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重大部署,深入实施科教兴桂战略、人才强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7)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双一流”、“双高计划”建设,建立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重大工程项目、科技项目为牵引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区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桂合作办学。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推进教育数字化,完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

 

(18)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出台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创新型广西建设的政策文件。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改革。扩大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健全稳定支持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完善自治区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健全自治区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扩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探索建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到广西转化支持机制。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实施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19)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纵深推进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建设。坚持“带土移植”、“厚土培植”,着力培养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广西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完善人才有序流动机制,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深入推进东西部人才协作。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完善更加开放便利的区内外人才引进制度,多措并举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政策供给,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以科研成就和实际贡献为依据,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开展“唯帽子”问题治理。

 

(20)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系统整合、重塑、改造、提升全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力度,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建立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机制,支持开展产学研合作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部区共建机制,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支持柳州市深化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共享通道。实施广西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现代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2024—2026年)。

 

  五、深化产业园区改革,充分发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效能

 

产业园区是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阵地,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是国家重点支持我区建设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等重大部署,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为统领,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政策一流的目标要求,整合力量资源,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开发建设,创新管理运营,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为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广西贡献。

 

(21)打造“4 3 7”矩阵式园区布局。整合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所在的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4市和南宁、玉林、百色3市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整合柳州、桂林、梧州、贵港、贺州、河池、来宾7市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打造以分布式协同式、数字化现代化、实业性开放性为鲜明特征的产业园区布局。

 

(22)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健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园区引进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打造绿色循环低碳园区。推进园区智慧化数字化升级,加强全区园区管理、运营、招商等工作统筹协同,推动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打造数智产业链体系。探索构建“科技 产业 金融 人才”模式,鼓励科研机构、经营主体、行业领军人才在园区设立各类研发机构。完善产业对接和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产值、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通过异地孵化、飞地经济、委托管理等形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高质量建设广西(上海、深圳)产业合作中心。赋予驻外办事机构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职能任务。坚持招商与营商并举、引资与落地并重,推行链主企业招商、第三方招商等精准招商模式,创新开展场景招商,建立项目招引流转和利益分享机制,承接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构建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3)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推行一个管理机构、一套班子、多块牌子(多个片区)的园区管理模式。强化党工委、管委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职能,逐步剥离园区管理机构承担的社会事务职能和开发运营职能。探索实行“区政合一”或“管委会 公司”管理模式,支持探索项目化团队管理方式。创新产业园区财税、统计管理。支持园区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园区效益情况,可采取不同于党政机关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参照地方国有企业制定园区薪酬政策。对特聘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可实行特岗特薪。对产业园区实行“两级审批”、“三级管理”,实行综合考核和分类考核。加强对产业园区改革工作统筹和协调,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区市县联动、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工作机制,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把园区改革发展实效作为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的重要参考。

 

(24)优化升级园区服务。推进服务事项向园区集中,深化“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建立为企服务平台“一窗收办”机制,探索打造“免证园区”。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强化企业诉求办理刚性机制。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做到监管无事不扰、有需必应。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在跨境产业合作、沿边开放合作等领域探索涉外“一件事”集成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银行在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设立机构。

 

(25)强化园区政策优势。用好用足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支持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系列重要文件。落实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单列管理、产能等量或按比例置换以及与制造业企业相关的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税收减免等特殊优惠政策。落实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入驻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五免五减半”等政策,探索边境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用好东部地区转移的石化、钢铁、有色、造纸、重大制造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单列考核等政策。用好现有各类平台优惠政策,除国家禁止和限制的外,支持条件成熟的产业园区同等适用或比照实行相关政策。鼓励园区在跨境物流体系、跨境数据服务、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建立清单化推进政策落实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并直达经营主体。

 

  六、健全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机制,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部署,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内外联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增强广西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26)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全面对接rce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拓展与东盟国家多领域务实合作,大力提升投资、贸易、消费、资金流动、人员往来、物流畅通等便利化水平,打造一批便利化市级示范和示范园区、示范产业。推进投资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优化生产要素保障服务机制,打造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的区域性总部基地。推动东博会、峰会“镶钻成冠”升级发展,健全投资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常态化开放的东博会、峰会展陈场馆和云平台,动态更新东盟各国企业、商务、经贸、项目以及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政策等信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会。推进贸易便利化,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扩大进口铜精矿“保税混矿”试点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的业务范围,推进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建设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发展新型离岸贸易业务,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进消费便利化,支持南宁、桂林对标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开展丝路电商合作试点,积极发展互联网 医疗健康、智慧旅游等消费新业态,提高入境消费者金融结算便利化水平。推进资金流动便利化,争取扩大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使用本币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在东盟国家的覆盖范围,鼓励企业赴境外发债融资,拓展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功能。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手续,建设涉外金融服务最优区、政策最惠区。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争取优化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停居留政策,提高来桂短期交流和长期工作的各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以及来桂开展投资、讲学、经贸等活动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便利,争取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制度、跨境职业资格互通机制,依法允许境外金融、规划、航运等领域专业人才经备案后在广西提供服务。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在凭祥市、东兴市开展边境地区外籍人员入境务工试点。推进物流畅通便利化,持续强化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争取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进口基地、储运基地,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扩大中越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规模,推行国际多式联运“一单制”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加快推进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设,探索口岸合作监管新模式。加快推进全区口岸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更好服务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经贸往来。

 

聚焦“三升两去三消减”目标,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加快建设全区统一的智慧市场监管系统,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和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争取纳入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申报登记改革、经营主体登记审查要点应用等试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推进“营商广西·桂在便利”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27)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建立健全全方位对接合作机制,努力当好大湾区的交通物流衔接地、产业发展辐射地、科技创新接续地、资源要素响应地、生态环境涵养地。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推进北部湾港、西江内河港口与香港、广州、深圳等大湾区港口合作,促进跨省区交通物流数据和海关监管互联互认。健全产业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广西与大湾区双向产业飞地、省际产业共建、跨区域产业链协作等机制,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建设粤桂琼区域市场一体化。深化拓展粤桂东西部协作,推动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与东部城市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构建“大湾区研发 广西制造 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扩大社会领域合作,搭建人力资源行业对接交流平台,加强跨区域环境执法协作与应急联动,探索共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加强与大湾区各地旅游资源联动。加强多层次协商联动,推动高层常态化互访,建立地区、部门间多层次常态化协商机制,加强北部湾城市群、珠江—西江经济带省级协商合作、市际县际协调联动。

 

(28)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陆海空数“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加快形成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关键支撑、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深化广西连通越南的铁路、公路互联互通合作。打造南宁机场面向东盟的门户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建设通达通畅的中国—东盟航空大通道。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探索跨境贸易物流数据共享机制,加快建成面向东盟的算力枢纽和通信网络枢纽,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推进通道沿线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布局,打造一批“港口 园区 新城”综合体。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贸港协同联动,深化与湘滇黔等周边省份合作,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七、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必然要求,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我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重大部署,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耕地保护、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29)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形成以南宁都市圈、北钦防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其他市县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健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深化经济发达县、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因地制宜分类发展小城镇,把小城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区域中心。

 

(30)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大振兴”。2027年底前基本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整区试点工作。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做强做优现代设施农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展种业、智慧农业和制造装备提升行动。完善推动现代渔业发展机制,建设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从严监管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和使用管理机制。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糖料蔗生产保护机制,构建现代化种植体系,集中突破良种和机收两个环节,推动制糖企业升级改造。完善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健全推进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机制。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关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对全区未消除风险的返贫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

 

(31)建立健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互换、双向流动机制。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边境城镇建设项目合理用地。制定完善耕地占补平衡配套政策,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落实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同常住人口增加协调机制。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落实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保障承租经营合法权益,探索使用权经营权用于融资机制。

 

  八、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重大部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五个家园”,继续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2)助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结合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程,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广西特色优势,加强对壮族、京族、仫佬族、毛南族等的研究,占据相关研究制高点,从中华民族共同体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推出更多具有史理性、学理性、原理性的研究成果。

 

(33)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推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在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培养使用等方面把民族平等落实好的机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持之以恒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完善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工作机制,构建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全过程。

 

(34)健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建立全面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机制,加强现代文明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健全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政策体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制度机制,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与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相衔接。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桂在行动”,常态化开展民族联谊等群众性交流活动。探索“民族团结 文旅融合”创建新途径,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载体。出台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条例,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35)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健全与高水平安全相适应的边境地区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完善自治县、边境县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完善边民生活补贴长效机制,支持边境村镇建设。分类推进边境小城镇建设。健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六大工程”。加强边境“四个共同”长廊建设。大力推进共同现代化、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等试点。推进“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九、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本质要求,法治是重要保障。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重大部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36)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优化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工作。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健全立法意见征集制度,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持续打造“桂在协商”等政协履职品牌。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深入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治理法治化。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

 

(37)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统筹推进立改废释工作,健全立法快速响应机制,完善备案审查制度。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加强政府立法审查。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持续实施广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行动。加强行政复议监督效能,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制度。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优化事业单位结构布局,强化公益性。深化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机制体系。推进地方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做好专门矫治教育工作。

 

(38)建立健全广西涉外法治工作机制。加强涉外法治工作规划,落实涉外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稳步发展,设立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中心,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南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构建诉讼、仲裁、调解相互协调、有机衔接的一站式涉外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

 

  十、深化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改革,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

 

文化是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的深厚底蕴。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意识形态、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网络综合治理、国际传播等领域改革的重大部署,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网上网下联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39)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体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检查和专项督查、述职评议、绩效考核、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实现自治区、市、县技术平台三级贯通,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因地制宜推行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测监管体系建设。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网德工程。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

 

(40)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深化文化领域国资国企改革,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文艺院团建设发展机制。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深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备案制度改革。健全文化新业态培育发展机制,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评论工作机制,完善文化艺术表彰制度,建立新兴文艺发展扶持机制,完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培育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强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健全优秀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机制。振兴广西运河文化。

 

(41)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串珠成链”、“文化润景”、“景区焕新”等工程,深入发掘广西歌圩文化、铜鼓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山水文化,支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立健全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实施红色基因传播传承工程。推进灵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健全中越国际旅游合作开发运营机制,推进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全国新时代体育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文旅数字化改革,优化提升“一键游广西”数字化平台,拓展智慧旅游应用场景。

 

(42)健全面向东盟的文化传播体系。深化推进央地媒体战略合作,做强做优自治区主要外宣媒体平台,构建以新媒体为重点的对外传播矩阵,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东盟区域中心,打造中国—东盟(广西)国际传播中心。构建面向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平台。完善文化出口支持政策,扩大与以东盟为主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留学广西”、“中国—东盟视听周”品牌建设。

 

  十一、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重大任务。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人口发展等领域改革的重大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各族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味。

 

(43)落实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落实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落实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44)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措施。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完善“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系列劳务品牌和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创建机制,推进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

 

(4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推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务新模式。推进基本医疗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深化医保ag娱乐官网官方网站的支付方式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推进医保药品追溯码应用和反欺诈大数据监管。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保障 市场”的住房供应体系,充分发挥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期完成保交房交付任务,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住房需求。落实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强化房地产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4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健全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机制,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健全支持创新药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中医(壮瑶医)优势专科、名医工作室建设。深入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

 

(47)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建立生育补贴制度,完善生育休假和职业保障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托育服务激励机制,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落实中央关于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部署。统筹推进完整社区建设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饮食、照料等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十二、完善美丽广西建设机制,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筑牢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是党中央赋予广西的重大职责。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重大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领域改革,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让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美丽广西和生态文明强区。

 

(48)落实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推进美丽中国广西实践建设机制。落实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全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双考核体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等责任考核监督制度。健全生态安全法治体系和工作协调机制。

 

(49)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河池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探索推动西江、九洲江、贺江等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和南宁国家植物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深化漓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机制改革,全力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红树林等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深化城市山水系统修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损害赔偿机制及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高质量建设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完善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强化能力建设。

 

(50)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消费、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和绿色税制。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建立健全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协调、信息共享、成效评估机制,探索扩大气候投融资试点。探索建立碳普惠制度,积极发展林业碳汇、海洋碳汇新产业。落实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探索开展面向东盟的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落实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打造生态环境与大健康暨宜居康寿广西品牌。

 

  十三、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西

 

高水平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等重大部署,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边疆安靖、人民安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51)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强化国家安全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危机管控制度。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健全粮食、食糖等重要商品物资安全保障制度。健全维护周边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法人、公民海外投资风险预警、防控、保护机制,积极参与安全领域国际执法合作,健全维护海洋权益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科技赋能,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52)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监管执法体系,完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监测预报体系和调度工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

 

(53)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出台自治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条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优化警务运行机制。创新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54)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健全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军地对接的落实和评估机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完善军地标准化工作统筹机制,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健全军警民联防联管和护边群防队伍建设体系。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完善双拥工作机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十四、加强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根本保证。必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重大部署,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全域推进清廉广西建设,促进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55)加强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自治区党委负责全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围绕解决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完善改革激励和舆论引导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6)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持续深化干部政治素质识别机制。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担当善作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全面深化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

 

(57)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本着节俭精细实效特色的原则,完善展会、论坛、节庆等办法。持续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等活动,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提高调研质量。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落实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加强诬告行为治理。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推进执纪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健全巡视巡察工作体制机制。优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机构职能,完善垂直管理单位纪检监察体制,推进向区直企业和区管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化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县统筹抓乡促村”机制。

 

(58)健全改革落实机制。坚持不懈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改革推进机制,从改革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都要有利于抓落实、有利于解决问题,防止重文件制定轻文件落实等不良倾向。加强改革督察,强化跟踪问效,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完善改革绩效考评制度,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健全改革试点推进机制,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和支持改革创新。健全改革典型宣传推广制度,开展改革先进表彰,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发进取,担当实干,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而努力奋斗!

网站地图